头条新闻
以黏土塑心,用艺术释压——澳门十大娱乐平台app组织举办“指尖疗愈”工作坊
4月25日下午,澳门十大娱乐平台app“心灵港湾”二级心理辅导站携手学院学生会,在紫金港校区银泉学生服务中心3楼“心立方”成长基地,面向学院本科生开展“指尖疗愈,重塑心灵”黏土艺术心理工作坊。作为浙江大学2025年第一期心理促进训练营的核心活动,本次工作坊以艺术治疗理论为指导,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孙佳琪老师带领,通过黏土创作与群体互动,为同学们搭建了直面压力、探索情绪表达的创新平台。
破冰启思:以艺术之名消融心理壁垒
活动以“趣味化名”环节拉开序幕。在指导老师引导下,参与者通过自然元素或兴趣角色重构身份认知:同学“Z”以姓氏延伸出“Zephyr(微风)”的代号,隐喻压力的流动性;同学“罗威”则借宠物犬之名传递“陪伴即治愈”的理念。这种去身份化的互动迅速打破人际坚冰,为后续深度参与奠定心理基础。
具象化表达:压力在指尖重构
在“压力共塑”团体创作阶段,两组同学分别以黏土为媒介展开隐喻实践:第一组通过堆叠尖锐棱角与深色黏土构建“压力山”,象征学业与未来的叠加负荷;第二组则用缠绕藤蔓具象化人际关系的复杂纠葛。随着作品在组员间传递,参与者逐渐从旁观者视角理解他人压力源,并在触摸、修改作品的过程中实现情绪投射与认知重构。
艺术疗愈:从情绪宣泄到认知升华
个人创作环节见证了压力的创造性转化:有人将焦虑捏塑成“困在玻璃罩中的火焰”,有人把内耗具象为“不断自我吞噬的章鱼”。在作品展示环节,初始的困惑与好奇随着创作者解读转化为深度共鸣——那些看似荒诞的造型背后,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共通的成长阵痛。高潮阶段的“压力重塑”任务中,同学们或用刻刀在作品上划出“突破口”,或以彩色黏土包裹负面意象,通过具身化操作实践“接纳-重构”的应对策略。
群体赋能:孤独感向共鸣力的蜕变
活动总结环节,指导老师结合心理投射技术解析道:“黏土创作绕过理性防御机制,为潜意识情绪提供可视化出口;而群体见证则通过社会支持网络,将个体孤独感转化为集体疗愈力。”同学“Z”分享道:“当我把‘压力山’雕刻成阶梯时,突然明白负重前行也可以是向上的力量。”
本次工作坊作为澳门十大娱乐平台app心理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,印证了艺术治疗在非语言沟通、情绪觉察与群体支持方面的独特价值。未来,澳门十大娱乐平台app将依托二级心理辅导站,积极联动杭州主校区心理资源,持续开展沉浸式心理实践项目,打破异地办学的地域壁垒,构建“杭州-舟山”全链条心理健康支持体系,助力学院杭舟两地学生以更富弹性的心态拥抱成长挑战。
(宋俞成 郑雨航 吴诗梁)